• 走进学会
  • 党建工作
  • 艺术资讯
  • 理论研究
  • 学术活动
  • 油画家
  • 会员
  • 会员系统|
  • 参展系统
  • 入口
    • 会员系统/
    • 参展系统/
搜索
  • 走进学会
  • 党建工作
  • 艺术资讯
  • 理论研究
  • 学术活动
  • 油画家
  • 会员
  • 会员系统
  • 参展系统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图文新闻
视频新闻
新闻动态 / 图文新闻 << 返回
"杰出驭者 不朽名师" ——邵大箴先生纪念会暨新书发布会
来源: 中国油画学会  时间: 2025-07-22 11:35:48



杰出驭者  不朽名师

 

邵大箴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一年,我们时常怀念他。特别是近一年来我们在筹备中国油画学会三十年纪念展的工作中,常常念到以他为代表的一代艺术理论家们对中国油画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尤以今天的活动中缺少这样优秀理论家的相伴相行,而在心中追怀往跡,感佩不已。在此,我代表中国油画学会,也代表中国美院等兄弟院校,向邵先生表示深切怀念。

前年11月,我在北京的个展,邵先生欣然前来,开幕式上还慨然致辞。他前后坐了几个小时,话不多,却始终面含微笑。我的那个展,题为:所念皆山。邵先生出身长江之畔,浸润在大山大水之中,对山水最有会心。去年元月5日,大家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大型画展,为几位老先生的九十高龄祝寿,其中便有邵先生。那天邵先生莅临,并在开幕式上讲话,从容正气,掷地有声。他对中国绘画寄以厚望,对时下的一些风气给予批评,并倡言: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画,我自心存宽广。大音希声,大象永存!今天想来,这一席话直若邵先生给予我们的最后的赠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艺术大地上,活跃着一批优秀的理论工作者,一方面他们激情飞扬,戮力研究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积极编译和推介世界上优秀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流派,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解放思潮和思想转型,为新一代的艺术青年的成长提供鲜活的精神和批判的武器。另一方面,他们高瞻远瞩,立足中国美术的教育和发展,沟通古今,融汇中西,以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来磨砺中国美术自身的论学与史学的武器的批判,进而构建中国的美术理论与美术史学的学科建设。邵大箴先生正是这批卓有影响的理论工作者中最杰出的代表。六十年来,邵先生耕耘勤勉,著述不辍,为中国的美术理论和史学研究作出卓越贡献。孔子曾经面对众人的评说,自勉是驾驭马车的人,而不是车上的枪手和弓弩手。理论研究工作正如马车的驾驭者,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正是从他们那里收获武器,汲取滋养,掌握思想的力量;正是从他们那里,借助马车,获取广袤的视野和精神的博弈之力,实现时代的艺术创造。我们这一代人,伴着时代成长,有谁没有读过邵先生的文章,有谁没有从他所精心编辑的《美术》《世界美术》《美术研究》中收获精神滋养?邵先生正是以他突出的造诣、丰繁的著述、深刻的识见,而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的精神导师,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战车的驾车人。

去年,《邵大箴美术批评文集》新书发布。文集囊括了邵先生六十多年来的美术批评文章百余篇,既展示了中国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时代历程,又彰显了他的关于时代美术创造的批评锋芒和深刻思想。这个文集首先以近半个世纪的美术批评的视野,铺展开中国艺术时代创作的宏大画卷,凸显了具有深刻中国印痕的美术批评思想的演进历程。这个历程兼及现代艺术创作的东西两岸,聚焦改革开放艺术转型的众多命题,其时代性、前沿性、艺术性的生动特征格外明晰。其中最让我们感心凝神的,是他贯注始终的饱满的精神伦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依着这种精神和关怀的主脉互认的评说,各呈缤纷,却都闪着时代的光华,融汇着群言沥液,漱涤着六艺芳润,始终絪缊着中华艺评的温厚华滋的风气,凝聚着“大国新命”的核心意态。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徐悲鸿、李可染这样的大师,还是初试锋芒的青年艺者,都在时代的背景下灼灼其华,并共同掇积而成这个大变革的时代的浩然正气和丰满意蕴。为画家写文章,就如为这些艺者画肖像。邵先生的肖像之笔颇写实,他力求肖似,力求如其人,力求在其“实事”、“本事”之上加以批评的勾勒,理论的点染。最后在结神之处,给予点题、总题之笔。这如此浩瀚的叙述评说,几乎就是一代美术的历史书,一个变革时代文化生态的人物志。真正的艺术批评不仅是解剖现象,提出批评,而且是以深刻的识见来提出饱满的伦理价值,呈现批评性的人文力量。邵先生的批评视野的核心中总蕴涵着世界优秀文化的博大内核,蕴涵着中西优秀传统融合的伦理关怀,并以此来剖析具体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现象,以更饱满的义理之光来照亮批评的田园。

这个文集还集中地体现了邵先生这一代理论家的质朴文风。他的批评手笔,史家的平稳是主调,但在平稳中常有惊悸人心的刀斧之笔。如在纪念吴大羽先生的文章中,他深切地谈到吴先生的磨难,他写道:“贫穷、寂寞以至一些肉体与精神的折磨,在他们心目中的艺术天堂显得无足轻重。他们似乎是按上帝的旨意来到人间背负艺术这座十字架的,用自己的辛劳和牺牲来唤醒社会,唤醒人民大众来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我读到的关于吴大羽先生最准确、又最令人愀心的评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他的文章中,没有光怪陆离的观点,更无离经叛道之说。他总是扣牢问题本身来析解问题,总是聚焦现象来澄明道理,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批评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朴实而华的特点,为中国的美术批评作出卓越的榜样。

这次追思活动,同时举行《邵大箴美术史书系》发布会。这又是洋洋洒洒的一套大书,它不仅是邵先生一生的重要的心血,也是一代中国艺者成长的心灵读本。其中有邵先生的专著:《现代派美术浅谈》、《传统美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西方现代雕塑十讲》以及与奚静之先生一道精心编著的《欧洲绘画史》。同时还有他的一系列译著。其著述之丰,在我们这个时代当首屈一指。他的专著与译著相比,锋芒多是集中在现当代美术的转释与介绍。这其中恰是可以看出他的立足现实大地,重视当代构建的策略性思想。他是要聚焦现代美术的思潮,来解开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变革、变异与寻真的“古今之结”、“中西之结”,他所噎心努力的是要让美术理论和美术史的研究不再仅是“昨日黄花”,而要能够直接切入当代创作的沃土,来给出思想战车的视野,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观念的转换。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些书往往是上世纪80、90年代首次出版,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又纷纷再版,有的是多次再版,这反映了读者市场的需求,一线实践者的需求。我们可以这么说:世纪之交的中国艺坛的丰繁现象,是与邵先生为代表的一代理论家的“立足本土、寄情当代”的策略性思想和研究贡献分不开。他的译著则较多地集中在对温克尔曼的美术史著系列的翻译与研究。这又是一种经典史家的做法。美术批评和美术史研究在邵先生这里,体现出一种大时代、大容量的尺度。一边是创新的播火者,它照进了大地的根脉,引导出了艺术精神的熔岩,彰显艺术思想和人文自觉的厚度。另一边又是历史与知识的跬积者,它以美术史的方式梳理人文的历史,并努力让这个历史以理性的方式进入今天的青年心中、进入当时代艺术的大众教育之中。这种大时代、大容量的尺度也正体现了邵先生的艺术精神的跨越时代的高度。

邵大箴先生还热心水墨画的创作。他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时,曾系统学习过油画和水彩,但他更感兴趣的还是中国的水墨画。他在《踏遍青山人未老》中慨然谈到:我觉得水墨画更亲切,最自然,到现在画了几十年了,画起来自己感觉很愿意画,很得手。他的水墨画尺幅虽小,但视野却宏大。烟山远霁,空濛翻转,山止川行,风禾尽起,自有一种生生之气。他的笔墨中涵着一种飘洒,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尽显陶然生机。我曾将之称为一种诗性的表达,一种烟山如水的诗性表现。去年初的那个展上,展出了几张他的较大尺幅的画,笔墨放逸,生机盎然。我曾向他表示心中的喜欢。他的会心一笑,此刻仍如在目前。

邵先生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功不可没。中国油画学会成立近三十年,始终受到了邵先生的关怀和指导。先生仙去音宛在,大道箴言铸人心。邵先生的宏博的理论研究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我们一代人,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中国的美术创作中,活在时代中国美术工作者的心中。

 

许  江

2025年6月21日


北京市朝阳区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1期3号楼101室  


电话:010-64071540

邮箱:chinaops@126.com

走进学会

  • 主席团
  • 活动年表
  • 工作范围
  • 理事会
  • 学术委员会
  • 秘书处
  • 学会章程
  • 入会条件
  • 联系我们

艺术资讯

  • 图文新闻
  • 视频新闻

理论研究

  • 学术讨论
  • 油画理论

油画家

  • 理事
  • 名誉理事
  • 历史人物

版权所有 中国油画学会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489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