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9日,中国油画学会召开《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专题学习会,会议由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主持并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学习《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一章节内容,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对“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深入理解。
许江同志: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我认识到概论是一个层层深入、不断扩展的过程。在具体资料的运用上,不仅夯实了理论阐释,而且结合了当前国家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论述,使文本内容具有正确的方向定位和鲜明的时代感,凸显了时代价值。此外,文中不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还有很多图片和故事,主要是一些考古成果,并且收纳了一些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比如三星堆遗址的神像,彰显了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故事、借助图片,强调“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性,生动论证和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过程,这将有助于很好地完成课程教育教学,感受到思想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感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雷波同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用十六章五十五个小节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关基本理论及理论渊源,详细地追溯了中华民族的起源以及共同体的演进,梳理出秦汉时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初步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华民族大交融时期;隋唐五代时期为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时期;辽宋夏金时期为中华民族内聚发展时期;元朝时期为中华民族大统合时期;明朝时期为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稳固壮大时期;清前中期为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时期;1840-1919是国家转型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时期;1919-1949是中华民族新选择和深交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开启中华民族新纪元,重塑现代中国,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新挑战中出新思路,在新成就中找到新路向;面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新形态迈进。全书理论夯实、采用时间轴递进的方式书写、逻辑清晰、论据明确、论述充分,是一本具有学术性的严谨的著作,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人的必读书籍。
吴邦泽同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推进学习,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宛少军同志: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深刻认识到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讲课过程中会注重始终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证政治正确,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各项工作任务通过教学落到实处,努力用学术框架和学理逻辑来讲好思政课程。
孙晓龙同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全面深入地介绍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中与时俱进的新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团结发展的愿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理论指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导,中国各民族的发展与明天会更闪耀。
闫平同志: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党课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聚焦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走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
霍舒文同志: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学习,让我以更为全面的视角了解到了接下学习的方向和重点,通过与过去几次重要学习知识的联系,更加明确自己在知识架构中的薄弱环节。
李雅琴同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身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教师,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姜庆同志: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使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去阿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目标。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来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王树天同志: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文明民族,人事是追求和平发展更的超大规模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典范经验,支撑和启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理性方法和实践机制。新时代中古哟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日,提供了更为见识的制度保证、更为强大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为鉴定的文明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层面,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社会治理共同体日渐形成。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各区域协同联动,民族地区发挥一线建设作用,中华民族的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永续发展的生态空间更加和谐美丽。
谢凌卿同志: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和奋斗中的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必须牢记中华民族是血浓于水的命运共同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光荣传统,继续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要把学习成果传播给周边朋友,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面建设贡献力量。
张曙光同志:通过学习我对中华民族的认识更加深刻。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则让我更加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坚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我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种文化认同,是一种历史传承。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就是要深入理解这种精神纽带,深入理解这种文化认同,深入理解这种历史传承。